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很多同學夢想成真,成功守擂。當然也不乏一些順利逆襲的人,和這些成功者交流,發現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所以太原自強高考老師總結出一些方法和經驗,希望對每位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有幫助。
高考塵埃落定,優秀作文紛紛見諸媒體。研讀這些考場作文,發現“三式結構”受到考生普遍親睞,或借三個人物傳達題旨,或從三個側面表現中心,或用三個畫面演繹話題,或用三個比喻展開全文,寫出了一篇篇考場佳作。
一、借三個人物傳達題旨
貝殼·劃痕·記憶
時間如海,記憶如沙灘,海水將一枚枚貝殼送到沙灘上,又收回她那浩渺的胸懷。
時間如風,記憶如巨巖,風將巨巖刻劃得千瘡百孔,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跡撫平。
然而,總有幾枚貝殼,在亙古的海灘上鳴響著歷史的悲風,總有幾筆劃痕,在訴說著記憶的不朽。
惶恐灘頭,零丁洋里,濤聲依舊。嘆息不再。然而,時間只侵蝕了一個人的物質存在,卻無法風化那煌煌詩句中的記憶,誰能忘記文天祥的辛苦遭逢,干戈寥落?誰又能忘記那個悶熱的雨夜,矮小的地牢中揮筆走龍蛇的高大身軀?“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?!彼墙杼斓卣龤獠赣约?,“睨柱吞贏,回懿走旗”,用一顆丹心書寫青史,翻開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頁。每一個人都會從記憶深處被這個踏過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,時間或許會淡褪了文字,磨損了書卷,卻無法抹去那一片回憶。
翻開《史記》,看秦王一統天下,項王自刎烏江,廉頗負荊請罪,屈子懷石投江……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從眼前浮現,那些故事也仿佛是昨天剛剛發生。時間只能銷毀一本又一本《史記》的版本,卻永遠風化不了那宏偉的氣魄,機敏的談吐,磊落的人格。司馬遷在《報任安書》中寫道,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這本書能傳之后世,綻放其應有的光輝。而今,他的夢想已然實現。時間風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記憶,卻讓一位史官的不朽愈發凸現。
時間或許會讓歷史蒙上塵埃,但卻不會風化那些鮮活的記憶。王選,一位柔弱女子,拂去那一層塵埃,只為還原歷史真相,讓記憶蘇醒。奔走二十年,耗盡全部家當,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,尋訪證人。因為她相信,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,良知會讓記憶永存。她與身后數十位白發蒼蒼的原告,構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歷史記憶,而在海的對面,眉毛已發白的日本律師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,為我們開啟那段記憶。在滾滾時間之河中,王選和尾山宏共同為我們守護那段記憶,時間永不能將其風化。
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!”沒有人能阻止時間的腳步,然而,時間不會風化一切。漫步歲月,采擷幾枚樸拙的貝殼,撫摸那巨巖上的斑斑傷痕,便是在回味那沒有被時間風化的記憶。
點評:文天祥——司馬遷——王選,三個人物,相隔數千年,但是他們都面對艱難而不屈,歷經歲月而不朽,作者借這三位人物來傳達“記憶不會風化”的題旨,恰到好處。敘述、議論、抒情融為一體,詩化語言的運用,是其成功的又一因素。
二、從三個側面反映中心
詩意地生活
看,平整的寫字臺上鋪著我厚厚的毛氈,潔白的宣紙上映著四個大字“翰墨凝香”。我又提起狼毫提款留名。墨香與紙香交雜充斥于我的房間,我想幾千年前的茅屋中應常常出現這種場景,但回到現在,這,是我詩意的生活。
聽,并不寬大的客廳中回響著我的陣陣笛聲,雖然這只是塑料豎笛,沒有古人竹笛的自然與瀟灑,但在這清脆的回響中,我已釋放了心靈之聲,讓它回蕩在溫馨的家中,用美妙的樂曲來裝點環境。這,是我詩意的生活。
聞,在陽臺上悄然綻放的花朵,散發著沁人的幽香,在片片綠意中有紅、黃、紫點綴。我拿起噴壺給它們“人工甘霖”,陽光透過層層水簾將它們染成金黃,我看著這些嬌艷的花朵心情異常明麗輕快。這,是我詩意的生活。
我愛我詩意的生活。我用那沉黑的墨與俗雅的紙陶冶情操。有幸從小學習書法,我了解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一藏一露,一停一頓,一起一收都有它的精神所在。趙體端莊流動,重心平穩,舒展動人;顏體不拘小節,大氣粗厚,縱橫捭闔;魏碑“野”而“無度”,方筆雁尾,平正和諧。最愛王羲之,他狼毫一揮就是一次生命的舞動,硯紙是他的舞臺,滿載生命的厚重??缣┥椒€立,行如清冽之風,草如龍風舞動。他讓人們了解了什么是書法,他讓世界了解中國書法的偉博,蘭亭已矣,用不逝去的是《蘭亭集序》中最豪邁的一次舞動。我陶醉于他那“崇山峻嶺,茂林修竹”的幽靜之中,沉浸在他那“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”的曠達中。他的字飄逸灑脫,我一遍又一遍的臨摹,體味其中的奧妙,盡情享受這詩意的生活。
我愛詩意的生活。我用悠悠笛聲洗去耳邊塵埃。手指在六洞巧妙的孔間來回跳躍,悅耳的聲音飄蕩在溫柔的空氣中。音樂是相通的,由此我想到了俞伯牙于仲子期那一揮手,一撥琴,一段旋律,一高山,一流水,一段傳奇的故事。即使遠隔千里,即使天上人間,在他們人生的畫卷里都巍峨著山,清澈著水,飛舞著知己的音韻。笛聲悠悠,在著我深深的思緒飛蕩,它飛到竹林深處,飛到蒼山之巔,飛到白云點綴的蒼穹,采擷自然之氣充斥我詩意的生活。
我愛詩意的生活。我用陣陣花香清新周圍的空氣,也用色彩明艷的花兒為時有迷霧的心靈立一座可愛的燈塔,讓它引領我走向似花開般自然的生命歷程?;▋悍e聚自己的力量是自己飽滿,然后開放,有如陽光在清晨穿透了烏云。我會常常去陽臺上,靜靜的守候花開,等待這些鮮活的生命孕育在浩渺的夜空,給明天的曙光增添新的希望。我喜歡這樣觀望,這樣期盼,這樣過我詩意的生活。
揮毫潑墨如詩般豪放,輕笛幽起如詩般恬爽,花香漂浮如詩般清麗,我生活在美中,生活在詩意中,我愛這詩意的生活。
點評:文章先用“看”“聽”“聞”三字領起三段特定,作為開篇,再用“我愛詩意的生活”,領起主體部分的三大段,分別從書法、音樂和賞花三個側面展開,敘寫自己的詩意生活,結構簡潔明晰。整句和散句并用,長句與短句共存,豐富的知識,飽滿的感情,為文章增添了詩意。用詩意的文章表達詩意的生活,詩意得以彰顯。
三、選三個畫面演繹話題
懷想天空
倉皇南飛的大雁不知又帶走了誰的思念。天空仍然很藍,不知是人們的愛點亮了天空,還是天空照亮了人們心中的愛。
一個人的天空
在這古老的東方大地上,生活著一位歌者,他用自己的愛筑起了一個舞臺,用這個舞臺的所得為那些失學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空。叢飛,那個在與癌癥作斗爭的男子,捐出了自己的所有,卻沒有想到去治療自己的不治之癥。叢飛走了,帶著自己對失學兒童的愛飛走了,飛向自己那片蔚藍的天空。有人說:“叢飛的所作所為,并不能讓每一個孩子的眼中都鋪滿燦爛的陽光?!钡?,正是叢飛用自己的歌聲唱出的那片天空,刺痛了我們的雙眼,讓慈善事業的大門逐漸開啟。這是愛的天空。
三個人的天空
你能想象一個人從萬丈懸崖跌落下來,是什么后果嗎?是滅亡,還是幸存?幾年前的那件纜車事故,至今讓人歷歷在目。當一輛坐著享受天倫之樂的三口之家的纜車從纜繩上跌落的時候,只見四只手同時托起一個不大的身體,也同時托起了一個脆弱的幼小的生命,然而這兩雙手的主人卻義無返顧地逝去了!這是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撐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組成的天空!有人曾說:“那件事故發生后的第二天,天空顯得異常恬靜。讓人看了有一種想家的沖動?!笔堑?,當父母用自己的雙手呵護著自己的孩子的時候,一片永遠也看不到風雨的天空,就在孩子們的頭上鋪展開來。這也是愛的天空。
一群人的天空
為什么這個古老國度的慈善指數總像一個不想長大的孩子?為什么人們總是在一張張充滿中彩希望的“小紙片”上去關注福利事業?為什么人們總愛追問一個個富翁的資產,而不去關心富翁們對慈善事業的捐款?但是,青島出現的那個愛心團體,卻努力地改善著這一切?!拔m”,這個愛心團體見證了一張張不同的面孔,卻有同一個名字——微塵!人們早已不去追究“微塵”到底是誰,他究竟捐了多少錢。因為,了解這個團體的人都成為了“微塵”的一員!“微塵”,尋覓不到卻又隨處可見,自認渺小卻又成就偉大!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良心!看啊,遠方慈善事業的天空,已露出了魚肚白。這更是愛的天空。
一個人的愛是渺小的,但是兩個人、三個人甚至是一群人呢?當人們的愛匯聚起來,天空就被人們的愛點亮,同時,這由愛點亮的天空,又指引著蕓蕓眾生,去點燃更多人心中的愛。
點評:選擇三個典型的畫面或場景,加以精當的剪輯,組合成文,以演繹話題,這是近幾年考場作文出現的一種新形式。本文以“敘”帶“議”,情感深沉。作者精選三幅畫面,靈犀共啟,層層推進,將“愛的天空”拓展到了極致。有專家評論說,在一篇高考作文中,如果用例超過兩個,就應當學習此文的構思和技巧。
四、用三個比喻展開全文
花開兩岸
生命之中總有一些記憶深埋在我們心底,盡管時間飛逝,它們也不會因此而消了顏色,褪了芬芳,反而在時間的沖洗下愈加鮮艷,成為溫暖我們一生的財富。
記憶是花種,在時間流水的滋潤下,開出了迷人的花。
還記得那個叫李春燕的漢族女子,嫁入苗寨,從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。她居住的那座吊腳樓,她昏黃燈光下整理欠條的背影,她急步于山寨間行醫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現在我的記憶中,時間越久,越給我長久的感動。她的無私,她的奉獻,她的堅持就如同一朵玫瑰,散發著大愛的芬芳,彌漫在記憶里,時間越久越濃郁。
記憶是花香,在時間之風的吹動下,飄散到更遠的地方。
還記得記憶中那個叫王雪原的男子,毅然站出來揭開醫藥費的黑幕,不懼丟掉工作,不懼恐嚇與報復,他讓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,正義得到伸張,他的壯舉讓我們擁有了今天更為透明的醫療費用制度。他的勇敢,他的犧牲,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蓮花,散發著大義的芬芳,彌漫于記憶中,時間越長越濃烈。
記憶是時間長河兩岸的繁花,時間不僅不曾讓它們風化,還給了它們滋養,讓它們愈加美麗。
還記得一人一馬的郵路上的王順友,教我敬業;還記得為友守墓30年的陳健,教我守諾;還記得舞出千手觀音的邰麗華,教我不屈;還記得生命中無數幫助過我的人,教會我愛……他們都是記憶長河旁的花,用馨香沐浴著我。他們教給我的,都成了我一生的財富,它們不會被風化,而會隨時間的風、時間的流水傳到心底,浸潤全身,恩澤我的一生。
這些讓我感動,讓我成長的記憶永遠不會被風化。相反,它們會在時間長河的兩岸開滿迷人的花,裝點我的人生。
花開兩岸,記憶永存。
點評:文章用生命之中總有一些記憶會“在時間的洗下愈加鮮艷,成為溫暖我們一生的財富”領起全文,然后用“記憶是花種……”、“記憶是花香……”、“記憶是時間長河兩岸的繁花……”三個比喻句展開分述,分別引出李春燕、王雪原和王順友等人物,歌頌無私的奉獻,歌頌正義的壯舉,歌頌敬業、守諾、不屈等精神品格,借以傳達“記憶不會在風中消失”的話題。值得注意的是,寫李春燕、王雪原與寫王順友等人不同。前者是一人兩段文字,有領起,有承述,用筆較多;后者是數人共用一段文字,有概述,無分承。這樣處理,增加文章的容量,且使得結構整齊而有變化,比單寫三個人物更勝一籌。
在考場作文中,散文的“三式結構”最為普遍,但記敘文和議論文中,“三式結構”也不泛其例,或者用三件小事構建故事,或者用三個時段展現全程,或者用三個觀點支撐論點,或者在三個層面展開闡述,寫出許多記敘文和議論文的佳作。
一、用三件小事構建故事
故事是由情節構成的,一連串的情節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。在構建故事的時候,情節要適當,不能過于簡單,簡單了難以成為故事,也不宜過多,過多了文章難以駕馭。多少為宜?許多考生也以“三”為限。
國語失落癥猛于虎
家里的電腦不幸染上病毒。母親對著黑屏上一個個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瞪眼。我回家修好電腦后,她還一直抱怨:凈是些ABCD,難道就沒有全中文的電腦嗎?
我心中一慟,是啊,為什么我們有方正,有聯想,卻沒有全中文的電腦?僅僅是因為電腦不是中國發明的嗎?我認為,我們正在喪失些什么,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,我們就將陷入恐慌與失落。
推開門,我想到樓下書店去買本書。映入眼的是鄰人的大門。兩個小天使牢牢地釘在門板上,手中握著的木牌上是英文書寫的welcome(歡迎)。我看著木牌,久久地感覺不到鄰人熱心真誠的好客,仿佛只是19世紀某位英國紳士的禮節性問侯,與那冷冰冰的拒絕卻有幾分相似。
鄰人的門口隱隱有些動靜,門把緩緩變動了方向,我逃難似地下了樓。母語是生存、交流的重要工具,誰說不是呢?面對金色的welcome,我什么也說不出來。這里不是倫敦,也不是紐約,這里只是中國一個普通的居民區,是一個孕育了屈子、生養了昭君的地方。下樓,我一步一步走得艱辛。我覺得有什么和我一樣,緩慢而無知覺地在下樓,下樓。
進了書店才發現一本宋詞也如此難尋?!督棠闳绾螌W英語》之類的書籍卻讓人眼花繚亂。我看著冷漠的店員卻開不了口。失語,失語。我倉惶地在一片文明中尋找“紅了櫻桃,綠了芭蕉”的低吟淺唱,“把吳鉤看了,欄桿拍遍”的壯志。哪個不起眼的角落里,終于,發現有些年頭的詞集。微卷的邊緣好似是被人翻過了。我想笑一笑,卻還是勉強,這個角落的灰塵與蛛網集體失語,冷冰冰地看著中華文化的失落。
結賬的時候看見出了門的鄰人在和別人打招呼。用時下的話說,這是一種禮貌,一種氣質??墒沁@種外語的招呼聲是英國的禮貌,香奈兒的氣質,不是“你好”的溫文與謙恭。我張張口,卻什么也說不出來。拿著書,我飛奔回家。
歐陽修在《玉樓春》里寫到:“未語春容先慘咽?!币郧安欢?,只是閑閑地認定不過是春風吹出的愁,秋水灌出的怨,不想得真有一天,未語春客先慘咽。
母親笑說,等我長大了要給她做一臺全中文的電腦。我以為,我們要做的,還有很多。
點評:母親埋怨沒有全中文的電腦,鄰居大門上掛著寫有英文的木牌和用英語問候,書店灰塵與蛛網中有些年頭的宋詞集,三件小事,容易見到,又極不相干,一經作者的運筆,卻都成了一串閃著光芒的珍珠,成了作者才氣、靈氣的展現。只可惜題目過于淺顯和生硬。
二、用三個時段展現全程
沉默的父愛
6歲。
操場上,一個小男孩學著騎車,旁邊站著他的父親。沒有一句指導,沒有一絲安慰,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,雙腿早已是鮮血淋漓。終于,孩子坐在地上,哭了,哇哇大哭。父親依舊是那么筆挺地站著,眼中滿是不屑與冷漠。
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勵。沒有;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擁抱,還是沒有。只是那雙空洞的眼睛,讓孩子感到冷酷與無情。終于,孩子不哭了,倔強地站起來,跨上車,開始又一次的嘗試。父親早已是興趣索然,轉過身,邁著大步,走了。身后又是一陣金屬與地面的摩擦聲,父親只是不經意地回了下頭,手卻在顫抖。孩子站起來,想著剛才父親冷漠依舊的眼神,兩行熱淚莫名其妙地滑過他的臉頰。一步、兩步、三步……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。
16歲。
禮堂里,當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擁著走上了獎臺。又一次高舉獎杯,又一次歡呼如潮。緊擁著榮譽,在閃光燈不停的閃耀下,孩子艱難地尋找他的父親。人群中,唯獨沒有他,臺下座位上,只有一個他。瞬間,禮堂仿佛空蕩蕩的,只有孩子與他的父親在對視著。還是那么冷漠,依舊是如此不屑。父親那空洞的眼神讓光芒萬丈的獎杯褪色。站起身,走向自己的兒子,一把奪過緊擁著的獎杯,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它交給后臺的老師。兩行熱淚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,一步、兩步、三步……父親的腳步聲依舊堅定。
昨天。
校門口,一位青